“古松是我们这里的‘地标’,以后孩子们看到古松,也能知道古松弄的历史,这是我们的文化传承。”
古松弄南入口处,让这条弄堂得名的古松静静挺立在路边。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前,这棵古松一直被房子、围墙围在小院中,旁边还有高大的香樟,除了当地老居民,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。
现在古松身姿已经完全体现出来,长势良好、树干挺拔、冠形优美、枝叶葱绿,和新社区用房相映衬,显得生机勃勃,又不乏历经沧桑的厚重感。
这棵树龄200多年的罗汉松见证着古松弄的建成、更新和蜕变。谈起对这棵古松的记忆,居民们都打开了话匣子。
“小时候对古松弄的印象就是,看到古松,就知道古松弄到了。现在,变化太大了,你看走进来的环境,焕然一新,房子建得这么美、这么好,说实话,我们心里是很激动的。尤其是看到了这棵古松,对我们这批老人来说是一个很珍贵的记忆。”
“我在古松弄住了40多年,实际上60多年前就知道了这棵古松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,政府采纳了大家的意见,把古松保留下来,古松弄的‘松’字没有丢掉。现在小区建成了,住房品质也极大的提升了,后面我们就想着快点装修入住。”
更新前,这棵古松紧靠着居民楼正南侧,拆除楼房、地块更新,怎么样才可以不影响到它?这棵茁壮的古松背后,还凝结着许多心血。
城市更新城厢镇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,古松弄城市更新项目启动之初,指挥部就广泛征求专家意见,确定了原地保护的原则,并聘请了苏州专业的古树养护公司对古松进行养护,此后的拆房、造房过程中,分别制定了保护方案,并根据真实的情况及时做调整,确保了古树的茁壮。
古松的树干有4根钢管支撑,周边打入土中的碗口粗的塑料管有10多根,这些塑料管能改善土壤排水和根系透气状况。古松下的地面上,铺设了多孔陶土球;往外一些,铺设的则是一圈碎树皮;再往外一圈,则是鹅卵石,陶土球、碎树皮既起到美观的作用,也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保护古树,它们能杜绝树下杂草的生长,避免杂草和古树争夺养分,也不可能影响土地的“呼吸”。
古松不远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锡爵故居,一个新建的口袋公园串起了这一古迹和古松,以后居民能来这里坐坐、走走,非常惬意。前有古迹,侧有口袋公园,与古松为邻,新落成的县府社区,这个古松弄居民的新家,也会成为全市最美社区之一。
在这里你能了解到最新的太仓本地资讯 新闻监督联系方式:4008620012